2017年安徽遴选材料分析题:发展实体经济,支撑最强中国制造由安徽公考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ahgkpx)订阅安徽公考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下列微信群:
【导读】安徽公考网安徽公考网[安徽人事考试网] 网站编辑为您整理发布关于招聘考试信息、考试资料、考试辅导,致力帮助考生积极备考。
2017安徽遴选资群:656193792 掌握最新资讯-信息永远比官网快!关注安徽公考网官方微信号:ahgkpx 招考信息早知晓!
2017年安徽遴选材料分析题:发展实体经济,支撑最强中国制造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无疑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点。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提法在近5年政治局会议中首次出现。
[权威论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
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地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习近平
工业化很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
——习近平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习近平
[观点碰撞]
新技术的运用会促进实体经济的进步,但也可能冲击实体经济。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活儿都让机器干了,那还要人干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实体经济是富民强国、创造财富的经济。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
[原因分析]
作为农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实体经济是我国市场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实体经济。这块“基石”,不仅支撑着百姓衣食住行,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的发展趋势,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让经济结构更合理、发展基础更稳更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不仅步入速度换挡节点,而且处于结构调整节点。面对增速放缓的现实,既要集中消化低端产业过剩产能,又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通过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夯实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基础。从国际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传统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遇到新挑战,出口增速拐点也随之到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顺势推动供需结构转型升级,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来。
[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严峻,出口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明显衰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扩大外贸出口战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的难度明显加大。一些新兴国家则加紧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展开国际竞争,使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国际市场“两头挤压”,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
二是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发展环境恶化,大量实体经济发展要素流失。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实体企业出现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用人成本不断攀升;社会资本大量脱离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导致实体企业资金成本不断加大;由于实体经济盈利空间缩小、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实体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问题进一步加剧。
造成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导致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对策措施]
第一,实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各级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着力抓宏观、抓前瞻、抓重点、抓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管理,特别是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优化科技政策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形成推进创新的合力;顺应新形势下产业技术路线更加多变、商业模式更加多样的趋势,着力培育公平开放的创新市场,具体创新活动则放手让市场“说话”、让企业发力。
第二,实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就要着力提升实体经济创新能力。应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培育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加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融资、研发设计、科技成果检测、咨询等技术创新服务,实现经济同科技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积极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增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克服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问题和“孤岛”现象,加强各主体、各方面、各个环节的有机互动和紧密结合;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充分激发各类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加快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隐型冠军”,催生更多创新型“独角兽企业”。
第三,实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切实加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投资,着力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的先机;切实围绕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把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提到新的水平。此外,还应加强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抓住制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和营销等关键环节,推动实体经济价值链升级、禀赋升级、载体升级;着力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促进新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以及新兴信息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融合而衍生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第四,实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就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应加大对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提升完善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制造业云平台、电商物流等服务支撑保障水平;支持先进制造企业创新发展面向智能产品、面向制造过程与装备、面向经营服务过程的智能技术;积极引导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培育良好的智能制造创新链、产业链,充分发挥先进智造企业和智能制造区的带动作用,从而扎实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稳步迈向制造业强国。